台南

台南,對外地遊客而言,從來都不是主要目的地。通常都是路經順道參觀一下安平區的古堡和老街而已。

我雖遊台多次,也只正式來過台南一次。

就算今次,亦只是臨時決定的。

自己慣例都是一次桃園機場一次高雄機場這樣梅花間竹的訂機票,訂了之後才決定最終要去哪兒,反正在訂酒店前決定便可。

但今次卻是訂了高雄的酒店後才決定來台南。不過從高雄到台南坐自強號火車只需 30 分鐘左右,也還可以接受。

台南相對其他台灣城市而言發展度沒有很高,因此很多舊建築都得以保存。再加上日治時期台南地位不低,日式西洋風建築比比皆是。

比較著名的當然是「文學館」、「吳園」和「林百貨」了。

亦有一些日式民居轉型咖啡店,今次便專程去了這家叫「鹿角枝」的咖啡店。屋子本已空置,數年前租給店主開了這家店。店內裝修一應古舊,感覺還不錯,就是冷氣不夠,尤其這兩天氣溫高太陽猛,並不好受。更可惜的是食物咖啡口味一般般,雖然賣相還算不錯。

之後重遊「赤崁樓」和「神農老街」,傍晚到「大東夜市」搞定,坐 20:18 的火車回高雄。

第二天睡晩一點,到台南後先到「吳園」打卡,之後便去安平。「安平老街」以前去過了,「安平古堡」卻只在門外而未入內,這次便付 50 元進去看看,其實也沒什麼特別。

「安平樹屋」也是沒有進去過的,入場卷一樣是 50 元,這棵大榕樹基本上佔領了整座大屋,如果不是人為加固的話屋子要倒的部分應該更多。


回到「赤崁樓」附近,吃了牛肉湯和擔仔麵,味道都不錯。

隨便逛逛,又到時間回高雄了。

最後一天按例美術館日,中午到「三多商圈」的大遠百逛誠品。行行坐坐吃吃喝喝就是一天。

今次重遊台南,才發現市區可看的真不算多,尤其對我而言,總覺得沒有地方去。幸好(?)超熱的天氣,人只想躱在室內,沒有地方去也有它的價值。而台南許多其他的有趣點,沒有車的話要到哪也有點麻煩。

這天碰巧 Pokemon Go 在台灣正式開通,街上都是訓練員,十分有趣。

台北

今次端午節的台灣之旅,本想過去阿里山的,但由於當初訂的機票是往桃園機場,去嘉義玩好像有點傻,所以還是打消了這念頭。

早習慣了臨時更改行程,再加上聽到台北這星期都會下雨,所以行程嘛,就決定了沒有行程,幾天到處找尋咖啡館好了。

當我告訴朋友這個咖啡館之旅的時候,還被嗤之以鼻,說我平時不就整天咖啡館嗎,何必花數千元飛到台北喝咖啡?想想為之失笑,也不能說他錯。

無論如何隨遇而安吧。

於 6 月 8 號晚下班後直接到機場乘坐九時三十分的航班到桃園。今天遊人並不多,完全不必排隊直接便通過海關了。儘管如此,到達位處西門町的酒店也十二點多了。

放下行李立即去找吃的,逛了一會發現大部分店都已經休息,商圈也只剩下幾檔路邊攤。

但這又怎麼可能難得到我,結果是找到一家「台南意麵」,還在對面馬路找到魷魚羹當消夜,成績不錯。


第二天開始我的咖啡店之旅。

喔對,這時發現忘了帶台北的悠遊卡,結果只有又再買一張,還是可愛版的,只好用背面拍卡。

早上先都大安區的 Savour Cafe 可惜時間仍早尚未營業,這時看到對面有一間小小的咖啡店叫 Cama 便到那裡喝咖啡吧。

離開時看見 Savour 已經開門了,心想反正一場來到,那有這麼容易放棄的。內部裝修環境不錯,點了雞肉凱撒沙律,味道亦達水準。


跟著到台大逛一下便到附近的「公館商圈」找咖啡店。見到一家叫「湛盧咖啡手沖館」,看來不錯,咖啡選擇也不少。我忘記了點的是什麼了,反正咖啡一杯就是,品質亦可。


來到東區,先到朋友介紹在安東街土地廟前的「彰化肉圓」,可惜因為公休沒有營業。在一旁吃了一碗味道不錯的牛肉麵之後,閒逛間看見一家叫「十八居」的咖啡店,情調不錯,可惜價格高,質素低,有點失望。



接着本打算坐捷運到龍山寺去,怎料老貓燒鬚,坐錯了松山方向,便將錯就錯,去「饒河街夜市」吧。饒河街夜市出名人多,今天也不例外,吋步難行。生平最怕人多,即時轉頭離開,先回西門町再作打算。

第三天早上吃了個福州魚丸做早餐,然後到「台北當代藝術館」去。今天並非假日,人不多,正好可以慢慢欣賞展覽。今天展覽的是史金淞的個人設計展,主旨是建設與自我毁滅,着實有點沉重。

走出本來正下著大雨,看見對面有一家咖啡店叫「貓妝」,便進去避一下雨。這時看見有一隻白貓向我走過來,過了一會更直接跳上桌面,就在那裏一屁股坐下望街沉思,也不必理會我的感受。不過貓嘛,從來都不理人感受。


接着到「清田七六」,出了捷運站發現原來正身處永康街,永康街自從我第一次到台北之後便一直沒有再來過,今次也沒有刻意要在這裏逗留,走着走着看見一家叫「品墨良行」的文具咖啡店,十分吸引,便進去看看。

這店有讓客人自製筆記薄,也有售賣自製蛋糕,味道嘛,普普通通。



接着到附近的「師大夜市」,但因為時間尚早,基本上攤舖都沒開。這裏有一家叫 Vino Vino 的餐室,外型吸引,一直都沒有試過,便趁著這個機會進去一試,可惜失望而回。咖啡食品都不合格。

上網看一下附近有沒有其他選擇,發現不遠處有一家「好氏研究室」,非常特別,裝修得像實驗室的樣子,咖啡也用上了量杯,而且份量由自己決定。我點了鴛鴦,左調右調之後,製成品宣布失敗。

晚上先到「誠品」朝聖,再去華西街艋舺夜市吃晚餐,打道回府。

第四天在台北車站附近發現一家叫 Le Wilbeck Cafe 的咖啡店,走古典路線,感覺不錯,尤其他們的 Tiramisu 造得正統美味,以後在台北車站區終於有一家像樣的咖啡店了。


今天打算到「台北市立美術館」,在圓山站出口處看到這家 Is Taiwan Is Chocolate 的小店很有趣,可惜故作特別,弄得味道怪怪的,有點失望。



美術館今天舉行的是李小鏡個人展,主題比昨天看史金淞的更沉重,看罷還得冷靜數分鐘才能收拾心情,繼續上路。

去過「行天宮」吃過挫冰之後,晚上又回到東區,探探昨晚看見的 Stayreal by Gabee 咖啡店,漫畫人物路線,咖啡食品都不錯。


肉圓、挫冰都吃了,但在台北割包好像並不如南方流行,結果得朋友指點,告訴我近日有一走高檔路線的割包店,在國父紀念館站附近,便安排在最後一天吃吧。

這天早上來到該店門前,說實在你不說的話我也不會聯想到是賣割包的。一般而言割包這地方小吃都是賣 20 到 30 元左右,他們卻叫價 90 大元。我點了套餐,要 390 元,標榜健康食材。味道是不錯的,但 400 元在台灣是「大餐價」,不過顧客不少,都需要排隊候座。




值得不值得,見仁見智了。

之後再試試這家 Cafe Lugo 的韓風咖啡店。味道沒什麼,連鎖味濃。


回到酒店附近,見尚有一小時,便把臭臭鍋也吃了。

昨晚在酒店預訂了車接送到機場,司機卻是一個女的,也不老,傳統智慧告訴我要警覺。她開車比較慢,也平安順利把我送到機場。

這幾天都在下雨,但並不影響到我的咖啡店之行,也是從未試過的沒有半點投訴,半分不爽。

每天都睡到自然醒,十時才出門,也是未試過的。怎料睡得多了反而更見累,在飛機上和回家巴士都差點睡著。

看來我這是辛苦命,不能多睡。

花蓮

勞動節三天長周末,再休一天的假,來個花蓮之旅。

上次到花蓮已經是 2011 年的事,出發前花蓮一直傳來地震的消息,亦預報未來一周將會有 5 級以上的地震活動,好些友人更勸我更改行程不要去花蓮了。但一來時間太迫近,二來我也並沒有很擔心,反而有點期待身歷其景,所以行程照舊。結果嘛,據報我離開花蓮的十分鐘後,才有一個感覺得到的地震。

反正行動依舊就是了。在 29 號下班後直接到機場,乘 22:25 航班,大約 12:00 到桃園機場。當晚不知怎地人超多的,結果 1 點多才到達在桃園的酒店。

難得的是,差不多兩點了仍能找到一個街頭小攤,吃台灣的第一餐。

因為五一假期的原因,台灣本地的旅客也非常多,所以去花蓮的火車票一直都買不到,結果只好早上去車站碰運氣,最壞打算是從桃園到花蓮站三個小時。票,總買得到,只是有沒有座位而已。結果買到一張中途才有座位的票,只站了大約一個小時,算不錯了。

上次來花蓮時我租了摩托車,今次自然也需要租車代步。

先重訪車站旁的「金吉利牛肉麵」,味道一般的好吃,價格卻也提了三成。後來發現其他的店五年間價格絲毫不變,回想起來,可能這店在火車站旁,遊人眾多,以致店主有提價的空間吧。

因為時間已經不早了,只到太魯閣繞了一圈,便回花蓮市區找吃的。


先吃點滷味,挑著挑著竟然這麼的一大盤,味道還真不錯。

來台多次一直都知道釣蝦場很流行,卻從來未試過,這次玩一下 250 台幣一小時。結果,一小時後我把魚杆交還,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花蓮本來有數個夜市,但不知道為何當地把夜市合併成一個大型夜市,取名「東大門夜市」。本來這個名字便已經怪怪的沒半分台灣味道,官方又把夜市分成幾部份,各部份又以一個舊夜市命名,舊店卻又不一定分配到該部份去,路確是寬了,但總欠缺了點台灣夜市的風格。

第二天走遠一點,沿海岸南駕,先經過「牛山呼庭」,「新社梯田」,「石門洞」,再到「石梯坪」完成海岸線部份。

「牛山呼庭」是私人渡假村,進不了。

「石門洞」那裡有一家咖啡店,面對大海十分不錯。

「石梯坪」遊人十分多,尤其是大陸旅客,雖未見不文明行為,但人太多本身也可以是一種滋擾。


那個「新社梯田」是一個位於海崖邊一直至公路的稻田,不知道人工打造的成分有多少,反正就是特別的。


之後穿過山區到內陸部分,先到「北回歸線標」,到達看到原來就這樣一座標誌,著實讓人失望。駕一個小時山路半個小時公路專程來的話可以說是非常不值得。

它對面不遠處有一個「掃叭遺址」,看介紹是石器時代遺址。不過就算把這個加上去,特意來這裡仍然不值得。

快六點了,還是回市區吃飯吧。

這兩天發現花蓮食品的價格在這五年都沒有變,以前 30 元的,現在仍然是 30 元。

除了吃,亦重遊了「時光二手書店」,更買了一本二手書,以作支持。

第三天早上先吃了出名的「公正包子店」,在「鯊魚咬吐司」喝咖啡後出發「七星潭」去,還是老樣子。


回市區把其他的出名食店「鵝肉先生」、「花蓮香扁食」和「海埔蚵仔煎」一并搞定,便去車站碰運氣。結果全程無座到台北,喜見晚上乘客不多,可以坐在地上。到達台北已差不多 12 時,幸好「西門町」的路邊小販仍在,以解決晚餐問題。



最後一天到「日星鑄字行」,是我之前在網上看到介紹已經早就式微的活字印刷廠,半轉型至做遊人生意。看到一排排的字粒,不難想像以前排版是多麼麻煩的一件事。

「台北當代藝術館」是我必然到的,奈何卻又總是好事多磨。這次不知道為什麼遊人超多,那我只好放棄,去吃早餐吧。

在出發前又看到飲食節目介紹巨無霸龍蝦,反正約了聚頭的朋友認識海鮮店主,便請其代訂。

期待已久,單單是臂爪子便如手掌大,吸引了全店的注意力。味道亦做得不錯。


四天,就吃吃喝喝的過去了。

宜蘭

宜蘭就在台北旁,但雪山隧道通車前,到宜蘭所需的時間比去高雄還長,所以宜蘭感覺上就像花、東地區一般的發展度不高。

今次的三天之旅,其實留在宜蘭只大約兩天,第三天提早回台北,感覺離機場近一點,心理踏實點。

宜蘭市區主要是宜蘭和羅東鎮,最大的兩個夜市是「宜蘭東門夜市」及「羅東夜市」,正好給我一個參考。

我住在羅東,第一天向南遊「南方澳漁港」,第二天則北上外澳「烏石港」。

至於山區,實在沒辦法安排了,只好下次再來看日出。

宜蘭交通主要靠巴士和火車,但班次都十分疏落,我去南方澳便等了 20 多分鐘仍未然見巴士而改乘的士去的。大家可能要預先作心理準備,不然時間都浪費了。

這兩天都在下雨,看景色固然大打折扣,旅途也非常不便。

雖只是 10 月,但天色 5 時便黑下來了,感覺時間更少,但亦因為晚上沒有什麼地方可以遊逛而感覺夜更長。

宜蘭的人明顯作息時間比較大城市早,夜市 6 時已見人潮,只 9 時多便已經開始人散,不到 10 時有店已在打烊了。

宜蘭人也比較朴素,幾天中不見一個時下典型辣妹花美男形象的。

南方澳漁港,顧名思意吃海鮮的地方。但天下著大雨,那在半山的觀景台也去不了。在漁港繞了一圈,吃點小東西便回羅東,至於晚餐就在夜市搞定。

第二天乘火車到外澳,天仍然下著雨,幸好是停停下下的,雖然仍然有點濛濃,總還可以等到不是能見度超低的天氣。

外澳沙灘是一個衝浪的熱門地方,但今天的浪卻不是很大。在海灘散步時突然看到一個非常有趣的景象,即時把它拍下來,應景一番。巧合耶?天意耶?

再向前走便是「烏石港」,這處的「旅客中心」和「蘭陽博物館」都是以外型奇特見稱。

宜蘭車站旁邊及正對面是幾米廣場及幾米公園,非常多遊人在拍照留念,但其實只有幾個雕像而已,官方應該考慮一下增大其規模,想必更吸引。

宜蘭東門夜市感覺較小,在不遠的「北門」反而有幾家近日大熱的店。事實上宜蘭可逛的好像不多,咖啡廳也只在「新月廣場」才有,結果我晚上還是決定回羅東好了。

估不到星期六的羅東夜市人誇張的多,我只好在周邊一點的攤檔買了小吃,站著將就吃。

羅東夜市旁,至少還有兩家咖啡店。

晚上再看看最後的半天可以有什麼地方可以去,發現時間上都會很趕。反而在羅東車站不遠便是「羅東林業文化園區」,著名的「林場肉羹」也就在這裡,時間上剛好,能在中午回台北去看EcoARK。

「EcoARK 環生方舟」是用百多萬個膠樽建成,志在推動環保意識,一直都沒有來,今次來到內部沒什麼展品。

再到對面的市立美術館,為此次三天之旅劃上句號。

台北

中秋節假期的旅遊目的地仍然是台灣。

出發前只定了一個目標,便是遊一下「北海岸」,其餘都隨意好了。

碰巧這四天的天氣都非常炎熱,太陽又猛烈,人也曬黑了不少。

到達酒店後先吃午飯,然後到朋友介紹的「平安京茶事」吃甜品。這店用日式裝修,賣抺茶的甜品,環境味道都很不錯。

來台北這許多次,從沒有打算上「台北101」的觀景台去看,今次來到見人沒有太多,便乖乖付款,坐號稱全世界最快的升降機到 89 樓的觀景層,再走上 91 樓的露天平台,欣賞台北的夜景。

既然來到這裡,自然到誠品旗艦店報到一下。

晚上到「艋舺夜市」解決晚餐,便打道回府。

第二天早上 8 點在租車公司取車後,便向「淡水」方向出發,從西往東遊北海岸。

「北海岸」指的是由西面的「淡水」到東面的「萬里」。

淡水的「漁人碼頭」和萬里的「野柳地質公園」都是旅遊熱點,但兩者之間的「三芝」、「石門」和「金山」則比較少港人到。

沿途景色非常美麗,天氣亦佳,就是有點太熱了。

進入「三芝區」不遠便可從遠處看到「淺水灣」,接著便是「石門區」的「白沙灣」。這裡亦有一個「石門婚紗廣場」供新人們拍照留念。

在「富基漁港」吃過海鮮午餐後便向台灣最北點「富貴角燈塔」出發。

拍車後到燈塔需要走十來二十分鐘的路,在入口一旁看到「老梅綠石槽」。這石槽在四月份會長滿綠油油的海藻,十分漂亮。在九月時份雖然海藻不多,景色仍然不錯。

最後到達燈塔,對著茫茫大海,感覺非常奇妙。

時間不早,在「金山區」有好幾家海邊咖啡店,選了「洋荳子」,對著大海喝咖啡,夫復何求?

天色慚暗,中秋的圓月已開始可見,便住「金山老街」吃點東西,再到「基隆廟口夜市」逛逛,回台北去。

適逢大黃鴨創造者 Hofman 在桃園舊海軍基地展出新作品大玉兔,為台灣慶中秋,自然不會錯過。展區亦有許多其他展品,最吸引必然是「六道輪迴」這巨型雕像了。

晚上到沒有到過的板橋區看看。這裡主打「林本源園邸」,另逛了兩個夜市,當然還有近日大熱的「新月橋」。

最後一天來到久未重臨的「台北當代藝術館」,碰上「席時斌」作品展,驚嘆此人技巧出眾。

下午到處亂逛,老不情願的還是要到機場,飛回現實。

小琉球

取了一天假期,自製 3 天長周末,去台灣放鬆一下。

出發前已經知道將會碰上下雨天,結果三天都在下,更一天下得比一天大。唯一好處是氣溫也沒有那麼高,算是不錯的副作用。

從高雄進台灣,主要目的地是台灣其中一個外島「小琉球」,預定安排在第二天。

本來第一天要先到「壽山」,但下雨不想上山,便與第三天的行程對調,先到「美濃」和「甲仙」去。

「甲仙」乃芋頭之鄉,整個鄉都在賣芋頭及相關手信小吃。位處山中,環境非常優美。在那裡還有一家十分像樣的咖啡店,對著遠山享受咖啡,吸收一下靈氣。

不遠的「美濃」是一個傳統客家村落,主打的美食有粄條和豬腳,都非常美味。但天仍在下雨,未能好好的逛一下這裡。

Photo 8-8-14 17 39 02

第二天早上到「東港碼頭」乘船到「小琉球」,「小琉球」是台灣唯一的珊瑚島,怪石處處,最著名的是「花瓶岩」,就在碼頭不遠處,我卻覺得它更像西蘭花。「厚石裙礁」是一海邊海蝕平台,亦非常特別。

最後一天先重遊「駁二藝術特區」,和以前分別不大,最吸引人注意的展品是這人狼大戰了。

然後到「壽山」新近人氣急升的 「Love 觀景台」,從這裡可看高雄全景,非常漂亮。

臨走前到「蓮池潭」作最後衝刺,湖邊有「孔廟」、「北帝宮」,「春秋閣」和「龍虎塔」等,一次滿足幾個要求,很值得一到。

三天很快便完了。

台中

今次台中之旅,事前只定了兩個地點,反正來過幾次了,其他便一切隨意吧。

認識我都知道,我出外玩是愈早的飛機愈好,由於從台北或高雄機場再轉到台中的時間,只比直接飛往台中早兩小時,所以雖然航班時間不很好,還是選擇了直接飛台中好了。

早上 10:10 的航班,大約中午步出台中機場。

台中沒有地鐵,只可以選乘公車。因為懶惰,便乘的士到位於台中公園附近的酒店,放下行李便找街頭小店吃肉圓。

逛逛精明一街商圈,晚上到繼光商店街,中華路夜市,一天走了三個商圈,主要嘛,當然還是吃。

第二天早上在「軟鐵 Soft Metal」 吃過精緻西式早餐後便向彰化「鹿港」出發。

鹿港最出名的自然是「摸乳巷」。「摸乳巷」其實只是一條窄巷,但因為名字有趣,變成了一個拍照打卡的好地方,亦帶旺了整個鹿港。

這裡有許多海鮮店,「鹿港老街」一帶遊人亦非常之多,氣氛熱鬧得很。

接著到不遠(也不太近)的「王功漁港」看夕陽,可惜運氣一般,夕陽有點害羞不願相見。

友人吿訢我附近有一座新建的媽祖廟,是玻璃造的,便趕過去一并 KO 掉。

晚上回到台中市區,晚餐便在「逢甲夜市」搞定。

第三天的目的地是「大坑」看花,先到「沐心泉」看金針花,怎料下起大暴雨,山路開始有小型土石流,為安全起見只好取消餘下行程,撤退下山。

聽說台中的「凱恩斯」石燒和牛不錯,價錢更只是香港的三份之一,所以雖然正常情況下我只會吃當地美食,但也破例一次吧,結果真的十分不錯。

晚上再到忠孝夜市吃夜宵,完結第三天。

最後一天時間不多,在一間叫「貳樓」的咖啡室吃過早餐,到國立台灣美術館重溫一下。

一家叫「光之乳酪」的芝士蛋糕非常出名,來到一試的確不錯,店的環境亦很有特色,唯一不好是每款最少要買 4 個,想試試其他濃度也不成。

這次亦給自己定了一個吃冰行動,這 4 天下來吃了 7 個冰,算破記錄了。

台北

既然自己定了今年為台灣年,這個復活節,選擇回到台北來。

今次是重溫之旅,絕大部分的地方以前都去過了,幾年過去,回來看一看有什麼改變。

在 18 號早上的飛機罕有地延誤了接近兩小時,打亂了第一天的行程,只好彈性處理。

上次來「九份」已經是 2008 年了,今天重來,店差不多都沒有改變,那時吃過的店今天全都仍在,例如「無敵香腸」的紅花婆婆,旁邊的翡翠螺等,今天再吃,依然美味。

新店不是沒有,只是非常少,整條「九份老街」基本上沒有絲毫變化。唯一的分別是遊人比以前多了許多,旅遊車佔滿了山路,十分驚險。

晚上到「饒河街夜市」以小吃當晚餐後,再到一家近日非常熱的 live bar “EZ5” 感受一下台灣夜生活。這裡請來本地有點名氣的歌手唱歌搞氣氛,台灣人既投入又熱情,只看台上台下的互動也已經十分有趣了。

但這玩意始終不是本人所喜,留了一小時在 “EZ5” 附近發現原來「臨江街夜市」就在不遠,時間已零晨,店舖開始打烊了。從頭到尾逛了一圈,隨便在其中一家坐下,吃了個臭豆腐和抄手,便回酒店休息了。

第二天早上在酒店對面的小巷子裡發現許多小店,便選了其中一家吃了個芝士煙肉蛋漢堡,味道不錯。

今天先到「忠烈祠」看軍人換班儀式,再到淡水去。

淡水海邊多建了一個草地,稱為「金色水岸」,大大加寬了遊人活動的空間,非常不錯。至於「淡水老街」則仍是老樣子。

晚上相約朋友聚會,移駕「師大夜市」。奇怪雖然大學就在附近,咖啡店卻不多。看見一家叫「夢駝鈴」的舊式咖啡店,氣氛食品皆一般,但既然主要目的是聚舊,在那裡都一樣。

第三天早上天色看來要下雨了,不過早餐還是要吃的。簡簡單單的買了兩個水煎包,看到在一旁有一家本來只有外賣的咖啡店,卻在店兩旁放著長椅子,覺得這種安排蠻有趣,便帶著水煎包坐下,慢慢享受。

「野柳地質公園」對我而言是新地方,人超多,而且大多是大陸遊客,但除了越欄拍照外,感覺上比我想象已經好多了。話雖如此,想好好的慢慢的看大自然是不可能了。再加上開始下著雨,只好匆匆了事。

午飯在「碧砂漁港」吃海鮮,晚上回東區吃飯,再到「西門町」逛街,夜宵嘛,便在「遼寧街夜市」解決。

最後一天去「菁桐」和「華山1914文創園區」。

菁桐沒什麼改變,「華山1914」則多了些商店,比以前熱鬧了。

四天下來,不知怎樣有點失落,重溫之旅這會事,還是不可再為。

台南

今年的聖誕節因工作關係未能外遊,只好提早在月中的周末,把原定的嘉義、台南之旅縮短變成台南三天遊。

早上 8 時 35 分的航機,10時左右便踏出高雄小港機場。

第一餐到近日人氣急升的「奧斯汀人文咖啡」解決。店以田園作風為主,更有池塘在室外的座位旁,非常不錯。食品以自然健康為尚,味道亦佳,為本旅程造就一個好開始。

出發台南,離高雄大半個小時的車程,第一站是孔廟。但到達的第一件事,當然是先吃午餐。「褔記肉圓」和「莉莉水果店」相鄰,又都是當地出名必到之數十年老食店,自然先到以視尊重。

福記的肉圓是蒸的那種,味道不錯,但也不見得比其他肉圓好。莉莉的水果出名,我點水果冰卻是誤著,水果在底,冰在面,互不相干,不如吃水果盤更好。

孔廟旁有一翻新老街,冠名「孔廟魅力商圈」,短短的十分鐘可以從一頭走到另一頭,風格以創意產品為主,感覺蠻清新的,

旁邊有一新景點,名「窄門咖啡」,其實就是在一條很窄的小巷裡開的咖啡店。這巷確實非常窄小,胖子要是想進去不會很容易,但咖啡店本身如何卻忘記了去探索一下。

至於孔廟嘛,也沒有什麼要説的,反正是必到又沒有什麼好看的地點吧。

下午經「四草大橋」到台江坐小船看紅樹林,這裡也是「四草大眾廟」的所在,廟前有歌仔戲和布袋戲表演,可惜來的時候下雨,場面非常冷清。

安平就在附近,主要有「延平老街」、「安平古堡」,「安平樹屋」等景點,上次來台南時已略為看過,此時亦都已關門,幸好一旁的「夕遊出張所」還在開。原為台灣總督府鹽專賣局臺南支局所的安平支局,夕遊者,午後夕遊的場所也。現在這裡把鹽造成各種顏色,再配以一年的每一個生日。台灣又成功造就一個景點。

聽說台南最近有一活蝦專門店「西海岸活蝦之家」做得不錯,點了胡椒蝦,味道雖佳,但調味很重,蝦的鮮味都被趕跑了,把活蝦鮮味都浪費掉。

之後到「花園夜市」吃小吃當晚餐,附近的神農老街,活化後又是一個不錯的景點。路的另一邊有一棄置建築物,外牆被畫上繪圖,稱「藍曬圖」,整天都有人在拍照,非常特别。

常看到什麼「東山鴨頭」,今天便到東山一遊,嘗嘗正牌的「東山鴨頭」,味道卻怎不合在下口味,吃過便是。

台南多小吃,在東山我便吃了未見過的「炸蔥」和未吃過的「蚵嗲」,在國華街又吃了兩度未吃過的「割包」和「小卷米粉」,來台許多次仍能找到未吃過的小吃,份外高興。

台南的「阿堂鹹粥」亦非常著名,點了一碗,連不吃魚的我也覺美味。

除了「東山鴨頭」,另一常見是「萬巒豬脚」一味,因要到屏東的「萬金聖母聖殿」會路經萬巒,自然不會放過。萬巒有幾間豬脚店,聽說「海鴻飯店」比較正宗,安全起見當然選它,味道的確不錯。

剛提到的「萬金聖母聖殿」,是台灣第一所教堂,並不華麗,甚至有點破舊,但意義深遠,尤其聖誕臨近,氣氛濃厚。

「赤崁樓」是荷蘭統治時期興建之歐式建築,漢人稍後在原址之上興建中式祠廟晚清建築,為一級古蹟。前院晚上有台語歌唱表演,吸引附近居民來休閒享受,氣氛很熱鬧。

「吳園公會堂」是一日治時代建築,也包括了一座西式建築,既在市區,不防一看。

位於北門井仔腳的「瓦盤鹽田」是現存最古老的鹽田,雖然有些遠,但值得一看,如果天氣好的話更是拍攝夕陽的好地方。

這幾天雖都下雨,但總有數小時的藍天白雲,算有驚喜。

三天,很快便過去了。

桃園、新竹、苗栗

中秋節前大約一星期已得知假日期間可能有颱風來訪,名字叫「天兔」更是應景。

當時擔心的是如果它如預測方向直奔台灣的話,我的幾天假期便全浪費了。

出發前一天看見天兔轉方向到香港,只會經過台灣南端的海面,便放下一半的心。

但天兔果然威力驚人,雖過門不入,但外圍風雨仍對恆、東一帶造成非常大的破壞。

我今次目的地是桃園、新竹和苗栗三個市,幾天中天氣不算差,雖然也有風有雨,但雨勢不大,下的時間亦不長,對行動影響不算大了。只是天色嘛,只有灰暗。

我選擇的酒店在桃園中壢市,打算一天一市,最後一天隨意。

先到新竹的內灣老街,吃吃喝喝。這裡遊客還是頗多的,卻多是台灣其他地區的人,感覺比碰口碰面都是香港、大陸遊客好多了,至少有一種深度旅遊的感覺。

新竹聽說多是客家人,所以也有一些別處較少見的食物。比較特別的有一種叫擂茶的飲料,和咸的湯圓,我兩個都試了,口味卻不大對我的胃。

野薑花粽也是新竹著名的,小小的一個,味道不錯,兩三口便吃完。

傍晚到新竹漁港看看這個歐化的漁港,再到附近的漁市場吃海鮮。

到過幾個不同國家地區的漁市場,老實說我覺得海鮮價格不見得便低,味道更通常造得普通以至不好,實無必要專程去漁市場吃海鮮,以後緊記了。

晚上到市區逛誠品,再到城隍廟夜市吃肉圓、冰品,呀,還有出名的飲品「冬瓜青草絲」,蠻特別的。

第二天早上到酒店旁的便利店學台灣人喝咖啡吃飯團當早餐。

今天本來要到苗栗,但天兔威力最大便是今天,新聞整天都是風暴、水災的消息,便決定調一調行程,先往桃園。

鶯歌老街,又稱陶瓷老街,顧名思義,是陶瓷工藝品的集中地。天氣關係,好些商店沒有營業,街上人亦不多,逛、吃、喝後再到另一個老街:「三峽老街」。

三峽老街「活化」的痕跡較明顯,兩旁商店有點像廣州的「上下九步行街」。


晚上嘛,回到中壢逛「中壢夜市」。因為颱風,許多舖位都沒有開,反而可以見識一下只有兩旁而路中央空空的夜市,感覺還蠻特別的。

來台見過「臭臭鍋」這東西多次,卻一直未曾試過,這次便決定給它一次機會。原來是下了臭豆腐的鍋。如果你接受得了臭豆腐,臭臭鍋不會是問題。事實上味道也不錯。

之後再逛中壢位於 Sogo 百貨中的誠品,然後到酒店附近的商圈吃燒烤,結束第二天。

第三天的目的地是苗栗。

苗栗並非大城市,景點比較遠離,早上先到山上的「勝興火車站」。不似青桐線,其實這車站已經不再運作了,卻被發展為一旅遊景點,遊人自由在路軌上行走,不是常有的感覺。

山上自亦有許多食店,也有號稱百年歷史的,試了一間,我的建議是,下山再吃吧。

龍騰斷橋就在不遠,據說是70年前被地震破壞的鐵路橋。政府在不遠處建了新路軌,這一斷橋卻一直沒有拆掉,漸漸又變成一個景點了。

下一站是南庄老街,到達時碰巧有現代版三太子表演,當地人叫這做「電音三太子」。一直想看,先看這電音版也不錯。

逛老街吃喝便不多說了,此處出名的是豆干,來到便去一試吧。

在街的尾段有一家「抹茶紅豆冰」,本來怕太甜的我不會吃它,但人在旅遊模式,買了再算。怎知一吃,不太甜,味道剛好,驚喜之餘全碗便一滴不剩吃下去。

既然苗栗沒有夜間地方可去,倒不如往台北一走。士林夜巿搬到地下去我也沒到過,對我這台灣夜巿迷而言實在說不過去。

到了士林才發現原來搬的只是捷運站對面自己比較少去的一部份,其他還好好的在街上,老懷安慰。

吃過晚餐後看到不遠處的「咖啡弄」,這店在香港開業以來顧客不斷,差不多一年仍需排隊等候,以致我一直都沒有試過。正身既在眼前,自然一試。

店的裝飾不錯,尤其造得像報紙的餐牌很特別。點了他們的 pancake,一拿上來便發現不對頭了。那有 pancake 這般「實心」的,吃一口試試,未能平反。咖啡弄,見面不如聞名。

轉眼到了最後一天。先到大溪老街,試那「Tina麵包茶屋」的有機麵包,名不虛傳,的確鬆軟可口。這裡還有一家「金字塔三角湯圓」,點了一看也不怎麼三角,味道嘛,還好。

接著到慈湖探望蔣公介石,這裡除了他的陵寢外,亦有一個「紀念雕塑公園」,放了百多個他的銅像,據說是十多年前取消在各學校放置銅像而集中到這裡來的。

今天行程比預期快完成,便到不遠的石門水庫看看,再回到桃園的白沙岬燈塔和風力發電塔,這地區叫觀音,自然有觀音像,而且還有幾層樓的高。

最後到小S老公開的「パン達人手感烘焙」買了幾個「有添加」的麵包,味道可真不錯。

六點,回家的時間終於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