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求

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這樣。

每次正經八百的取出信紙,想寫一封信的時候,寫出來的字總是十分難看,開首那個「親愛的⋯⋯」總是東倒西歪,只好撕掉信紙重寫,結果仍然一樣。

反而有時候無意中在廢紙上寫上幾隻字,卻可能會自覺寫得還不錯。

當然我指的是相對,有人寫得一手好字,有人的字卻並不好看,我指的是相對自己的字而言。

有時懷疑是否越是刻意而為,便越是難以發揮,總之抬頭那「親愛的」幾個字,從來都寫不好。

有點像兩個男生,一個男生幫助好朋友追求女孩子,女孩子卻往往會喜歡上幫忙的那一個。或者這正可能是因為幫忙的那個男生並沒有壓力,更能表現得大方灑脫,而心有所求的那一個卻綁手綁腳,連流利說句話也有所不能,又如何能贏得女孩子的芳心?

又或者像求職面試,當你十分渴望進這間公司的時候,面試表現通常都表現不佳,但反而當你並沒有轉工的想法卻遭挖角,出來吃頓飯的時候,通常都可以揮灑自如。

記得中學的時候有一次作文,花了許多心機寫了又改改了又寫,交到老師手上卻說我離題要我重寫。回去又花了一天寫了又改改了又寫,第二天交的時候,老師竟然仍不滿意要我重寫!一氣之下用午飯的時候 30 分鐘寫完,隨便交上去,結果卻得到老師極度讚賞,還給了我滿分。當然他解釋並非因為我的文章完美,而文科並沒有 100 分的,只是因為其他同學功課的分數已經評定了,而我的作文對比起其他同學,只好給我滿分。雖然開心,但也有一些啼笑皆非。

是否真的每有所求,便表現不了自己的實力?

世代

常常聽到有人用世代去形容某一段時期出生的人,什麼 Z 世代、 X 世代的,我只是在心中一個模糊的概念,就算有時候故意上網查看,總是看完之後第二天便忘了,結果每次想起的時候又再查一次,無限輪迴。

今天又無意中聽到有人使用這個詞,結果當然又去搜索一下。

這次查得詳細一點,發現(又可能是「再」發現,反正我都已經再忘了)原來並不是印象中 80 年代出生便是什麼世代,而 90 年代出生又變成什麼世代,而是有十分具體的年份。

1901-1927: The Greatest Generation
1928-1945: The Silent Generation
1946-1964: Boomers
1965-1980: Gen X
1981-1996: Gen Y / Millennials
1997-2012: Gen Z
2013-2025: Gen Alpha

看來明顯不單單是年紀的問題,而是世界上在某些時間發生了重大改變的年份。

Boomers 很明顯是戰後生育潮的開始。

但 1965 年,1981 年,1997 年和 2013 年有什麼特別改變世界的事件,我可想不起來,也懶得逐個去查。

我算是 Gen X,據說是一個開始追求 work life balance 的一代,也經歷了科技發展,能夠成為 Boomers 和 Gen Y 的橋樑。

想想也是,我們這一代人經歷了由機械到數碼的改變,在只經歷過機械年代的父輩,和只經歷過數碼年代的後輩之間,確有資格成為他們橋樑。像我媽便不大會上網,也搞不清楚智能手機的功能,而年輕一代絕大多數都未見過機械式的東西如攪盤式電話,舊式打字機,卡式音樂帶等等,他們一出生便面對着電腦和其他數碼化料的產品,心中全務機械化產品的概念。

再例如我們也經歷過到圖書館找書是需要查索引卡,不像現在只需要在電腦輸入作者或書本名字便輕易查到。這兩個系統,我們這一代都應該能處理得到。

Gen Z 則生在互聯網年代,從小便習慣了輕易獲得極大量的各種資訊,當然也包括社會課題和政治,但資訊爆炸也令這一代人沒有前人的耐性,要他們好好坐下來看一本書實在並不容易。聽過一個棟篤笑表演者曾打趣說,如果你看了一場電影,可能已經被視為知識分子了,因為他們都只看 15 秒短影片。

Gen Alpha 據說是代表重生,但為什麼 2013 年便代表重生,我卻搞不懂。

無論如何,這個分類也只包括最近 100 年多一點而已,是否真的有代表性也能說得很。

大陸網絡競爭大,靠做網上直播為生的年輕人數以千萬計,出名的幾個,粉絲數字可以十分誇張。平日直播大至幾百萬人觀看,小至只有小貓三兩隻也有,總之大有大做,細有細做。

在極度競爭下,許多人都努力地在尋找所謂的「流量密碼」。在大陸能夠吸引人看的,除了三級的,不外乎愛國、抗美、仇日、罵韓、統台等等,除此之外,自然少不了拿香港作話題。

大陸人一向對香港有變態情意結,由妒生恨,以香港作話題總能吸引流量。

近日據說大陸人又集體批評香港女生了,說他們「平胸、塌屁股、衣着打扮很土」,比不過大陸女生,難怪富豪都愛大陸女生。

2430587f-a3df-4f0a-9ff3-58e3da57b2ba

其實很久以前我已經談論過,大陸人是在近十年才開始接受運動鞋的。以往他們看到香港北上深圳遊玩的人,大都穿着輕鬆,在他們眼中,這是土。他們覺得需要著皮鞋或高跟鞋,才是時尚,但這正正是我們覺得大陸人土的地方。

但其實我所謂的近十年開始接受運動鞋,也只限於南方廣州、深圳等地,那裡許多年輕人的穿着和香港人差別沒有那麼大。但北方的人仍然是那種「鮮艷亮麗」大紅大綠的風格,也就是我們常會看到的那種典型「搶眼」大陸遊客,而覺得香港人土的,多半就是這些北方人。

其實嗎,撇開香港不說,北方人也常常取笑大陸南方女子皮膚黑,又矮又瘦又平,今次這事,其實只是老生常談,翻炒搶流量而已。

反而更加有趣的是,他們間接認為身材好衣着時尚才得富豪歡心,才可以嫁入豪門,這究竟是一種多麼膚淺的看法。

真正富豪,娶妻時又怎會在乎樣靚身材正?重視那些,只有在泄欲的時候而已。

體育精神

F1 賽車,除了在賽場上的比拼外,維修站的競爭亦十分巨大。

其實想想也是,在換胎的時候多用了 1 秒,在賽場上卻可能需要跑幾圈才能追得回來。在維修站多用一兩秒,其實十分容易。

所以近年,維修站換胎所需的時間,已經壓縮到 3 秒以下,最快是 1.8 秒!

真的很難想像,車停下來,抬起整部車,換上四條輪軚,放下車,車發動離去,整個過程只需僅僅 2 秒。

滴,答。

如果你有看過 F1 賽事,你可能會發現維修站的安排是每個車隊平排佔上一格子,維修站前面停車的地方都會吊着四條長長的 wheel gun 喉管,一直到地上。

再如果你細心的話,你會發現隔壁的工作人員都會把喉管拉起,方便後面的賽車離開維修站。



看得多了其實本來沒有什麼特別想法,但這一天忽發奇想,大家既然是競爭對手,又何必方便敵人?我也不是故意阻擋你的車,但你要多轉點彎才能離去,怎樣也能得延遲一秒半秒,予己有利。

據我所知,官方並沒有規定維修站工作人員必須這樣做,這,只是一個君子協定,一種體育精神的表現。

本人既身為一個華人,劣根性依然存在,才會有以上的邪惡想法。

自己常說,你並沒有做錯,但不代表你做對了。

這句話正好適用在維修站工作人員的這個行為上,如果他們不拉起喉管,其實並沒有做錯,但肯定沒有做對的事。

煙花

在香港的時候,印象中每年都會在新年放煙花。雖然未至於每年都會走到海旁去人迫人,但至少是在電視機前的必備節目。

在英國,除了新年那一個,踏入 10 月和 11 月,許多地方政府都可能會舉辦一些小型的煙花節。

在我住的地區,便每年都會舉辦,在同一個週末連續兩天。

雖然不是很遠,但既然是晚上,而且預期也不會是我印象中的那種「真」煙花,竟然過去兩次都沒有去,今年便決定「的起心肝」,走去看一下。

碰巧剛剛才刮過大風暴,整個星期每天都在下雨,不知活動是否會取消,直到當天也沒有收到任何公告,看似會如期舉行,便冒着雨去到煙花場地。

場地安排了例牌的機動遊戲、食物攤檔和現場樂隊表演等,因為是在一個公園,晚上並沒有路燈,除了靠攤位的燈光,中間的地方都是漆黑一片,許多人都得靠手機當電筒照明。

雖然下着不小的雨,人群比我預期多得多,也佩服外國人那種不怕凍不怕雨不怕泥濘不怕黑的照樣要出來狂歡一晚,要是在香港的話,肯定只剩下小貓三兩隻。

由於放煙花的場地處於公園,而且只是一些小型低空煙花,視線都被樹木遮擋著,實在沒有什麼看頭,不要說拍照,就算現場看着也極不清楚,只好安慰自己說純粹感受一下氣氛好了。

說到放煙花,其實英國是沒有全面禁止的,小型的「兒童煙花」」並沒有什麼規管,放較大型的「成人煙花」」則有一些條件,例如不能在公共地方和街上發放,也不能在 11 點後放,其實不能在街上放,亦即是你只能在家中花園放,地方政府建議你該與鄰居先打個招呼,至於他們有沒有做我便不知道了,總之每到這個時候,便常會聽到遠處傳來的爆炸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