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帝

習近平任內努力誅滅敵人,終於在十九大成功稱帝,威權是近數十年的共產黨領導人中最高的。

軍、政、國營企業包括石油幫的已經在手,聽說下一步他便要向民企大巨頭如阿里巴巴、騰訊開刀了。

朋友說,如果我是他,我猜也會這樣做。

我心想,我可能也一樣。

當然想做和做不做得到是兩回事。習近平之前領導人肯定也想做,但沒有一個成功。

不是想為習近平開脫,只是如果能在中國大陸這個官場中爬上第一人,權鬥手段是肯定要有的了,而這種人,自然也會想得到更多的權力。說到底,是政治生態,而不只是位置而已。

可能習近平野心大,權力慾強;可能習近平想為國家做一點事而必須先排除異己;甚至他可能只是為了保命,而最佳的自保辦法便是把自己的權力擴大,再把敵人消滅。

就算在古時,就算是皇帝,也不是你想幹什麼便能幹什麼,有許多利益集團需要處理。在民主國家,便更加不可能了。請看看特朗普,上任差不多一年,所有的提議,至今沒有一個能正式通過國會的。而他,已經是最不「政治正確」的總統了。

結論是,如果我是身在中國這樣的一個政治環境裡,我是領導人,可能我也會想像習近平這樣做。但如果我生在一個民主地方,想法自然不一樣,插手民企這回事,應該不會想,也不敢想。

炸鴨

有一個周六我碰巧吃了兩次炸雞,吃了炸雞扒之後不久又吃了鹽酥雞。朋友問我,怎麼你整天在吃炸雞,熱氣又重複。

我笑答道炸雞好吃啊,不然吃炸鴨麼?

這時突然想起,除了炸雞外,印象中又真的似乎沒有炸鴨扒或鹽酥鴨這類東西。

為什麼呢?

上網查了一下,原來也不是完全沒有,像中菜中的香酥鴨便是一例,不過在香港通常會加上芋頭。

IMG-20171022-WA0000

而印尼也有炸鴨這菜色,一般是伴白飯吃。

IMG-20171022-WA0001

不過雖說是油炸,畢竟和炸雞扒不一樣。

而且看上去乾巴巴的。

想到這裏,便知道為什麼炸鴨扒沒有炸雞扒這麼常見和流行。

主要應該是因為肉質。

油炸就是要把外面弄得微焦,以達到香脆口感,而內裏卻保存滑嫩多汁。

雞的皮和肉,便最適合油炸處理了。

反而鴨肉比較粗糟緊實,鴨皮也感覺炸了之後會變得太乾硬,所以就是炸,也要以酥炸的方式才成。

另外當然是鴨子比較貴,因成本考慮而未能普及。

至於鹽酥鴨什麼的,鴨肉感覺做鴨肉塊也沒有雞肉好弄。

好了,胡思亂想完畢。

太後駕到

簡體字中有很多單字,其實在繁體字中本來便存在並運用的,所以有時候不論是「簡體人」嘗試以繁體字寫作,又或者是在電腦上直接由簡轉繁,這些字的出現,便顯示了作者本是是「簡體人」,或文本本是簡體字。

比較常見的例子是簡體字中「前后」的「后」字,繁體字作「後」。

當你看到以下的句子,便會知道原始文件是簡體字的。

「啟稟皇上,太後駕到!」

對,繁體寫法應該是「太后駕到」。

「后」同時也是繁體字。「后」和「後」是兩個不同的繁體字。

至於太后的後面是否跟着皇后和各後宮佳麗,便是另一回事了。

另一句可能會看到的是:「陳家村就在正北方五裡處。」

「里」的繁體寫法是「裡」或「裏」。

但「里」也是繁體字的距離單位。

五里,就是五里,不要糊裏糊塗的把它寫成五裡。

有一個簡體字「干」,更麻煩。

干净是干,乾淨是乾。

能干是干,能幹是幹。

枪干子又是干,槍桿子卻是桿。

栏干仍是干,欄杆應是杆。

但「干」字,在繁體字中原是有用到的,如干涉,干預等。

寫簡體字的朋友可能會認為這麼多不同的「干」是幹(干)嘛的,不是更複雜難學嗎?

但華語本來就已經常有一字多義了,現在再把更多不同的字寫成一樣,你真的肯定沒有令之更複雜混亂嗎?

寫簡體字的人常說文字語言在歷史上不停的演變,簡體化是文字演變進步的表現。

正常演變當然可以,但今天的簡體字是政府行政決定,和文字演變無關。

再說,簡化漢字是當年洋務西化的第一步,為了把漢字最終全面拼音化的過渡措施。今天,大陸強了,是否仍趕著要全盤西化亦未可知。

有多少人仍然記得當年簡化漢字的初衷?若然有記得的,是否仍能高叫簡化是中國文化歷史演變的過程?

簡化,本就是全面否定中國文化的結果。

演變什麼的,從何說起。

規矩

最近看到一個北京朋友分享了一篇文章,「在北京,這叫規矩! 在這生活就得守規矩!」。

看到這裡,熟悉我的朋友都應該已經知道我想說些什麼了。

是的,每個城市都有它的特色和風俗習慣。古語有云「入鄉隨俗」,就說明了這道理並不新鮮。

當一個以外人身份來到某一地方,便應該去認識並去跟從當地的風土人情,生活習慣。

好些大城市,可能會有一些自身的優越感,像北京和上海這兩個城市,便基本上是歷史冤家。

這篇文章的標題,便已經充分的表現了其北京的優越感。

至於當北京人去到別人的地方,是否也會跟從人家的規矩,卻不怎麼能肯定了。

香港的情況便更敏感了,你一說叫人家在香港便要守香港的規矩,反應一定是香港是中國的,不喜歡便滾出去!

那四川人去到北京,北京人叫他們守北京的規矩,四川人是否又可以說北京是中國的,不喜歡便滾出去?

又或者北京人去到四川,看見人家說四川話感到不爽,是否也可以叫四川人不說普通話便滾出去呢?

沒有,從來沒有聽說過。這只證明,香港確實和北京、四川不一樣。香港,並不只是一個中國的城市。

該文章的評論,大都是慨嘆北京老傳統快將淹沒,外地人搶奪了北京人的資源等等。這些評論,着實似曾相識。

不過這種評論,要是由香港人的口中說出,大陸人的反應,十之八九,還是叫我們滾出去。

事實上,就算香港是中國的,就算香港和北京沒有兩樣,外地人來到這裏,不爽這裏的規矩,叫香港人滾出去,怎也說不通吧。

雅加達

今年的國慶假期,選擇了來印尼的雅加達。在出發之前,許多人都問我為什麼選擇雅加達,就算我來到之後其中兩個載我的司機也問我相同的問題,好像他們自己也想不到雅加達有什麼好來旅遊的。

事實上,我來之前看過一下有關雅加達的旅遊資訊,結論是其實雅加達真的沒有什麼可以看,比馬尼拉更甚。

馬尼拉至少也有幾個天主教堂,有舊城區,而雅加達卻連教堂什麼的也沒有,有的就只是幾個大型的購物商場。

本來也有嘗試找一下有沒有其他的目的地,但結果不了了之,只好維持原判。

乘坐凌晨的航班,結果延誤了兩小時,兩點多才登機,到達雅加達 Sorkarno-Hatta 機場的時候已經是當地的六點。不過今次的延誤其實對我是有利的,不然四點多到達酒店之後都不知如何是好。

先到酒店放下行李,然後走到附近找東西吃,看到一個賣粥的店客人頗多,名叫 Bubur Aguan,店門口亦有兩三個推車檔的在營業,可能是搭便車吧,這令我對店更加有信心。

走進店內看到他們好像只賣雞肉粥,可加一隻生鴨蛋,亦有滷味小吃,味道不錯。結帳時走到收銀台,那個老婆婆還用 iPad 結帳及打印賬單呢。


在附近逛了一下,天氣炎熱,便向雅加達最大的商場 Grand Indonesia 出發找咖啡店,當然也領略了雅加達塞車之苦。

雅加達的氣溫不是很高,但走在路上就是辛苦,連我也走不了多久便要找個地方休息一下,看見商場、咖啡店便躱進去。

但同時我發現,許多當地人都穿上外套,而且還不是薄薄的用來擋太陽,而是包得緊緊的,厚厚的。完全不能明白。

Photo 30-9-2017, 16 26 34

之後來到「民族獨立紀念碑」,據說頂部火炬是黃金造的。本來可以上去俯瞰雅加達市境,但當天排隊的人太多了,結果當然並未有上去。

在獨立公園逛了一下,再沒有特別地方要去,便隨意跳上一輛巴士,看著哪裡有趣便哪裡下車。這裡的巴士有點像路上的地鐵,車站在路中央,主要幹道上有專用車道,有趣的是男女分隔在兩個車廂,但車廂又互通的。

巴士向西走著走著,這時我看到一條河邊有一塊爛泥地被人改成足球場,甚至沒有路,只是用自製爬梯連結球場和一旁的道路,這時我便下車打算去看看。

查一下地圖知道這區叫 Tambora ,拍了足球場便沿河畔漫步。一路上看到很多小孩子在玩耍,他們都沒有穿鞋子,身子髒髒的,不過他們臉上都是天真的笑容,並沒有因為生活環境不好而感到有什麼不憤。不過也可能只是因為他還年幼,亦未了解生活之苦。

一直走,發現那些所謂的屋子,其實⋯⋯我也不𢤦得怎麼樣形容,反正看得令人心疼。




河的遠處是一個中型商場 Season City ,它的存在活像一個諷刺。

晚上到舊城 Fatahillah ,碰巧在 Batavia 廣場好像在舉辦什麼和警察有關的活動,十分熱鬧。

這時卻下了一場不大的雨,路面竟然便水浸了,看來雅加達的基建水平仍然不成。

第二天本來要去一個跳蚤市場和一家在附近的咖啡館,卻原來是一個外國領事區,那個跳蚤市場也沒有什麼好看的,就賣些舊行李箱、舊唱片之類的東西,結果在咖啡廳花了個下午。晚上去了另一個大型商場 Kota Kasablanka ,整天就這樣過了。

第三天本來想去海邊,結果原來座標了的地方根本是一個地方很大的主題公園,結果進了水族館,再稍微看了一下便離開了。

這時看到遠處有一座清真寺便向那方向走去,結果沿途看見的又是一個又一個的「廢墟」。

又或者,那些其實不是貧民區,而只是雅加達基層的正常居所。




正如兩天前一樣,在不遠處又是另一個中型商場。

結果餘下的時間再沒有遊興,就在那個中型商場裡吃了一個「高級」的晚餐,結束了這一天。

最近兩次馬尼拉和雅加達的旅遊,除了被人取笑是「尋找家傭的旅程」之外,也着實見識了什麼才是真正的貧富懸殊。香港那些所謂的貧窮户,比起他們來說,實在已經好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