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利息

張五常在他的【經濟解釋】中敘述 Fisher (1867-1947) 所創立的利息理論 ,他寫道:“費沙的利息概念不僅不管通脹,不管風險,不管交易費用,而更重要的是不管貨幣。他認為一個沒有貨幣的社會,物品換物品,利息還是存在的。利息的存在,不需要有貨幣,但需要有市場,物品交換就是市場了……費沙認為利息高於零,是正數,有兩個原因。” 其中一個原因是“消費者不耐煩,急於享受,急於消費。他稱之為 impatience to consume。” “要優先享受,我們願意出一個價,也是價高者得。這個優先享受之價,就是利息。”

其實感情不也是一樣嗎?每段感情中雙方也有付出和得著。我們要付出時間、金錢和心血,正是決定不再等的「利息」。當然每個人愿意付的利息都有所不同,而每個人對不同對象所愿意付的也不儘相同。當人覺得利息小於回報時,投資便會繼續。問題可能是當對方像業主一樣的不停提高叫價,真到利息過大時,難免便只好退出。

或者人真的是太貪心了一點。

 

1 thought on “愛‧利息

  1. 如此, 當利息=回報時, 雙方就可以相安無事嗎? 
    那麼保持平衡又可會是人們的另一種貪心呢?

Leave a comment